圖片|源自電視劇《知否》,侵刪
在《知否》原著里,盛老太太中毒后,明蘭借用侯府侍衛圍堵盛府,將康姨媽和她的貼身奴仆誆到盛家逼供,拿到認證供詞后,與王老太太對峙。
可王老太太的縱橫之術,逼得明蘭沒有喘息機會。僵持不下之際,長柏及時出現,以「辭官」要挾王家低頭。
最后,康姨媽被送入慎戒司,而王氏被送回宥陽老家吃齋禮佛十年,這事才算完結。
可是,事情結束后,盛紘心中卻憤懣,不禁痛罵明蘭任意妄為,全然不顧盛家臉面,卻被長柏一番話點醒。
01長柏的盤算
盛老太太中毒后,長柏公平公正地處置了王氏,卻招來姐妹們的抱怨,特別是如蘭口口聲聲稱「對母親的懲罰太重」,還祈求明蘭幫忙求情。
誰知,明蘭一句:「 五姐姐該先去跟老太太說,畢竟,被下毒的至剩半條命,生死掙扎的是她。五姐姐可問問看,老太太現下如何看待想叫她大病不愈的太太。」
如蘭被堵得啞口無言,再不敢提此事。而華蘭雖可憐母親,但也理解長柏如此盤算的目的。
為什麼長柏做得如此決絕?難道在后院或道觀禮佛不行嗎?
真實原因有兩點:
一是,只有嚴苛的環境,才能靜下心反省。
長柏覺得王氏前半生過得太平順,將很多事情想成理所應當。
雖然王氏沒有歹毒的心腸,但耳根子太軟,反容易被人拿來當槍使。
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風浪,那她很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。
二是,只有痛下決心悔改,才有翻篇的資格。
盛老太太中毒之事,雖說是康姨媽背后指導,但王氏對老太太若沒有怨恨,又怎會被康姨媽逮住機會?所以,歸根結底還是王氏的錯。
如果長柏不能公正處置王氏,將來祖母和親娘同一屋檐下生活,難免被人拿出來詬病,而這件事也會成為盛老太太心里的刺。
所以,與其將來被人指指點點,不如一次性處置了。即便以后有人提起,王氏該罰的也罰了,該受的罪也受了,旁人自然不敢再說閑話,而王氏也能坦然面對老太太。
相對來說,長柏的做法可謂一舉兩得。或許,在旁人眼里,長柏的做法不近人情,但這個做法確實是保全王氏最好的方法。
俗話說:無規矩不成方圓,有敬畏才知行止。
對一個家族來說,想要繁榮昌盛、向上發展,須得制定適度規則和約束,讓人在規則范圍內做人做事,才不會行差踏錯。
做人,心存敬畏之心,才知道哪些事該做,哪些事不該做。遇到重要的事情,先考慮全面,再行事。
顯然,王老夫人對康姨媽從沒立過規矩,才讓她對親人、下人這般有恃無恐。
王老夫人驗證了個道理:溺愛即禍害。
長柏也是看明白了這點,才當眾處置康姨媽和王氏,側面告知眾人,盛家是個有規矩的門戶,絕不能隨便叫人拿捏。
02長柏點醒盛紘
盛家想將康姨媽送入慎戒司,必須得有娘家、婆家共同簽字,才能讓慎戒司收人。
王老夫人同意簽字后,盛紘卻擔憂康姨夫不肯點頭簽字。誰知,長柏篤定地說道:「 不,姨夫定會答應的。」
為什麼長柏如此肯定呢?
因為康姨夫屋內有位美妾蘇姨娘,頗有手腕,不但有兒有女,且受寵愛數十年不衰。
前不久,康姨媽將蘇姨娘的女兒送到老王爺府里做妾,她以為拿捏著蘇姨娘的身契,便能立于不敗之地。殊不知,下毒之事讓康姨媽徹底栽了跟頭。
此時,蘇姨娘只需吹吹枕邊風,配合盛家將康姨媽送走,那麼康家主母就名存實亡,而蘇姨娘就是手握管家權的妾室。
這樣一來,既免了新夫人進門,受人欺壓,又能在內宅當家做出,兒女受惠。而康姨夫有好些事都得依靠老王爺,自然不敢怠慢蘇姨娘。
所以,長柏篤定康姨夫為著康家,必然會簽字,但為了順利得到康姨夫首肯,還得請盛紘做一場戲,讓康姨夫以為盛家想要大事化小,從而激起康姨夫的「公道心」。
事后,盛紘回想起種種,覺得明蘭的行為過于莽撞,心中甚為不快。但長柏卻問道:「 莫非父親想一輩子受要挾嗎?」
盛紘滿臉疑問地看著長柏,長柏繼續說道:「 這件事此時發作,理在我們;若以后在說,父親不免落個‘怠慢嫡母,涼薄忘恩’的名聲。虧得此時鬧開來,不然,待祖母百年之后,有人拿這說事,我們不死,也惹身膻。」
盛紘不解道:「此事已被捂住,誰會再提?」
長柏淡淡道:「 徐家可大有人在...花好月紅時,自無人提,可若盛家有了關口呢?若是我,就留著這把柄,在要緊關頭再插上一刀。」
盛紘笑聲戛然而止,細想下,不由得冷汗凜凜。
長柏看盛紘似乎想明白了其中彎彎繞, 補充道:「為長遠計,就要快刀斬亂麻,到內務府過一趟,即便將來有人提起,父親也有底氣了。
禍首已伏法,太太也在家廟懺悔多年,老家眾人皆可為證。然后外祖母再拿了身契,把姨母身邊的人清理干凈,此事妥帖矣。」
盛紘聽到這里,已然呆住,顯然他沒想過事情蔓延開來有那麼多不堪的后果。
此時,長柏才緩緩松了口氣。在他眼里,盛紘在感情上從來是左右搖擺,只有實際利益才能堅定他的決心。
在大是大非面前,長柏始終著秉持公正的態度,因為他有一顆敢豁出去的心。
一個敢豁出去的人,老天爺都會幫他開路。
人生,有時候不需要那麼多瞻前顧后,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,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。
當然,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盛紘,不按對錯做事,而是看事情是否對自身有益。
這類人看似很精明,沒人能損害到他的利益,實則最容易被人以利益做威脅,因為利益就是他們的軟肋。
如果要問盛紘和長柏哪個更好?
我覺得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我們既是長柏,也是盛紘。
每個人對利益的評判,心里都有一桿屬于自己的稱,無法以己度人。
不過,在大是大非面前,敢于豁出去,不丟失本心的人,更容易獲得他人贊賞和喜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