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娘子向來耳根子軟,小秦氏夸了幾句,就找不著北了,一個勁兒地跟盛弘說:「那位太夫人呀,又溫和又貴氣,不見半分高傲,說起話來也是入情入理。」
盛弘清楚大娘子的性子,叮囑她:「你以后與這位太夫人來往定要小心謹慎些,凡事且留三分……哦,不,留七分余地,不可都說盡了,且防著些,免得將來后悔。」
大娘子這個鐵憨憨當然是不服氣了,畢竟盛弘沒見過這位夫人,怎麼能這麼說?
盛弘見怪不怪說道:「不用見也知道。你瞧著她好,那她必然是個厲害的。」
大娘子不服氣,盛弘呵呵道:「當初在泉州,你與知府太太幾乎義結金蘭,後來不知何事鬧翻了,你在家中足足大罵她兩個時辰。在登州,你與平寧郡主好得差點沒拜把子,如今呢?若不是廣濟寺方丈勸著,你便要扎小人咒她了。還有康家的姨姐,你們姐妹重逢后你沒口子與我夸她,攛掇著我幫忙,現下呢?你只恨不能剝了她的皮……呵呵,想來凡是你瞧著好的,早晚必然反目,還不如早些備著。」
說完這些,盛弘笑得肩膀直抖,大娘子氣得不行:「老爺倒是好興致,還有閑情拿妾身打趣!」
看似夫妻間日常拌拌嘴,盛弘幽默詼諧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大娘子與人相處的毛病,只不過大娘子向來不認為自己有問題,更不會改,于是,虧一個接一個吃,坑一個接一個跳。
想當初,齊衡剛來盛府念書,三個蘭就不能一道上學堂了,這用意再簡單不過:郡主看不上盛府,生怕齊衡接觸盛府的女兒。
齊衡的品貌才學在京里是屈指可數的,走到哪都是眾星捧月,郡主也是眼高于頂,在她這里,就算公主配她兒子也夠嗆。
然而四王爺兵變后,齊衡的妻子嘉成縣主被凌辱致死,齊衡成了鰥夫。當初郡主拿齊衡的婚姻去押寶,而嘉成縣主又死的不光彩,不少人背后指指點點說笑話。
而這時的盛弘升了正四品,長柏提了典籍,華蘭老公續任了副指揮使,連侄子長梧都提了把總。
看著盛家一家子越來越好,郡主夫婦突然覺得盛家也是一門好親事。想當初他們可是沒正眼瞧過盛家,齊衡想盡辦法求郡主成全他和明蘭,郡主也是狠心拒絕了。
其實,哪是他們真想與盛家攀親家,只不過當下沒有更好的選擇,拿盛家做墊底的罷了,一旦有了更好的選擇,甩掉盛家分分鐘的事兒,還不忘神補刀:貴府四姑娘婚事如何了?真真是惡心人到家了。
大娘子沒見識過郡主的勢力嘴臉嗎?當然見識過了,當年齊衡在盛家讀書,郡主可是話里話外都透著瞧不起盛府。一個從來都瞧不起你的人,突然對你熱情,還上桿子要結親家,不覺得有問題嗎?明蘭都知道梁夫人接近自己有企圖,讓長棟去打聽一下梁家虛實。
作為盛府當家主母大娘子竟然沒有覺得半點不對勁,理所當然地覺得是門好親事。
在她看來:齊衡年紀輕輕就有了功名,前途無量;郡主是襄陽侯獨女,襄陽侯幾十年的豐厚產業都陸續給了郡主;齊衡的爹,鹽政是肥差,銀子還不堆成山,這些都是齊衡的,那日子要多好有多好。
齊國公府條件確實好,可大娘子從來不想想自家配不配的上,拿什麼配?
結局分分鐘打臉,當內閣首輔申老大人看中齊衡,上門提親,郡主夫婦一口答應,壓根兒就想不起來盛家。
大娘子真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主兒,還替郡主著想:「年前齊府出了那麼件丟人的事兒,衡哥兒面子上不好過,不好立刻提親,郡主私下與我說的。」,什麼面兒上不好過,不好立刻提親?非得私下說?不過是口說無憑,等碰到了合適的,方便說變卦就變卦。你看碰到申氏,馬上就擺酒席了。
大娘子當然是破口大罵郡主,可是她從來沒有想過,郡主向來就是心高氣傲,她就齊衡一個兒子,她挑的媳婦家是要能輔佐兒子平步青云的,她怎麼可能看得上小門小戶的盛家?連明蘭都知道,郡主母子內心極好強,樣樣都要最好的,一直回避齊衡的示好,大娘子居然沒看出來。跟郡主打交道這些年,大娘子又不是沒吃過虧,但凡她反省一下就不會接著吃這啞巴虧。當然,大娘子也是有點貪戀齊家家世,才會被郡主算計。
大娘子原本是要將如蘭嫁與娘家侄子的,但是郡主一攛掇,她馬上覺得齊府比娘家更好。
大娘子從來是藏不住話的,這麼私密的事兒,她也忍不住告訴了康姨媽,康姨媽為了自己女兒得到這門好親事,直接告訴了遠在奉天的王家太太一家。
王家覺得傷了自尊心,不考慮如蘭了,直接和康姨媽女兒康元兒結親了。
盛弘沒少幫康家,康家不管是兒子求官還是女兒婚嫁,盛家都是真心實意地幫忙,康姨媽卻背后挖如蘭的墻角,老太太怒了,命令大娘子除了逢年過節,少和康家來往。
按理說,在康姨媽這里吃了這麼大虧,栽了這麼大個跟頭,盛老太太也指明要害了,大娘子該長教訓了吧?
大娘子好了傷疤忘了疼,隨著長柏外放,如蘭結婚,她又跟康姨媽打得火熱。
康姨媽見明蘭嫁得好,想從她這撈好處,明蘭不肯,她就干脆扔了個庶女康兆兒給顧廷燁做妾。
康姨媽讓康兆兒自殘,然后她上門找明蘭理論,趁機拿捏明蘭。
大娘子卻不分親疏,胳膊肘朝外拐,老太太生氣了,罰了大娘子。
康姨媽趁機在大娘子耳邊吹風,說大娘子被老太太治得死死的,太窩囊了,偏老太太身子硬朗,大娘子還不得熬到猴年馬月,示意大娘子想想辦法讓老太太身子虛弱點,時不時臥病在床,就沒力氣管這管那,大娘子就可以當家做主了……
大娘子耳根子軟,康姨媽一攛掇,她就照做了,在康姨媽的幫助下,給老太太下毒了,當然,康姨媽會哄騙大娘子這毒性不至于要命的。
兒媳謀害婆母是大罪,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,大娘子卻輕信康姨媽,被她牽著鼻子走。
大娘子想得太簡單了,她以為姐姐是為她著想,其實康姨媽的算盤打得很狠:老太太去世,大娘子全面掌管盛府,她拿捏著這把柄時不時要挾一番,不論是人,還是錢,怕王氏什麼都得答應了。
果然,老太太中毒被查出來后,康姨媽馬上威脅大娘子:「你對婆母居心不良已久,如今就少跟我裝模作樣吧!事已至此,難不成你還想把事情鬧出來?我告訴你,別自討苦吃,我大可撇得一干二凈,你可跑不了!」
看到沒,這就是康姨媽的歹毒之處:如果下毒成功,老太太去世,她靠拿捏大娘子可以獲得各種好處;如果下毒被發現,讓大娘子背鍋,總之,不管哪種情況,她只得好處,不沾風險。
盛長柏為了給祖母討回公道,豁出了自己的前程,將康姨媽送進慎戒司。
當然,盛長柏向來公正,他同時也將母親大娘子送回宥陽老家反省十年,讓她在盛家祖宗靈前好好思量,想想家里的每一個人,想想這幾十年來,到底哪里錯了,到底該不該。
確實,大娘子該好好反省了,她吃康姨媽的虧還少嗎?盛老太太教導過,華蘭勸過,她都當耳旁風了,只要下次康姨媽再挖個坑,說兩句好聽的話,她接著跳。這些年,銀錢折了不少,機會錯失不少,直到快鬧出人命,她才驀然醒悟。果然,你是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,只有南墻,只有痛,才能讓人清醒,才能讓人記住教訓,只不過代價有點高。讓大娘子反省十年,一點都不冤枉她。
普通人吃一塹長一智,吃一次虧就會總結教訓,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;聰明的人會從別人的不幸中總結經驗教訓,避免入坑;只有不愿動腦子的人,會在同一個地方反復犯同一個錯,從不反省自己,還會怨天尤人。但愿我們都能看別人的故事,長自己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