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39年,已經徹底平定天下的劉秀,忽然下了一道命令。他要求在全國范圍內,進行一次土地和人口普查。

按照劉秀的要求,這次統計的數據主要有三個。一是全國范圍內,到底有多少已經開墾的耕地。二是當時全國范圍內,到底有多少家庭,每個家庭具體有多少人。三是每個家庭的人,具體都是多少歲。
對于這件事,正史上記載的也非常有限。在《后漢書》當中,只記載了一句‘詔下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’,僅僅只是一句話代過。
而從今天的角度來看,這似乎也不是啥大事。作為一個皇帝,下令數一下全國有多少人,有多少耕地,這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?這要是放到今天的話,估計直接去國家統計局查一下就行了!還用得著在史書上專門提這麼一句嗎?

還真用!
實際上,劉秀下令統計耕地和人口這件事,在中國歷史上,其實還真是一個大事!在後來的歷史上,這件事叫做‘劉秀度田事件’。而這個事的影響,其實也遠超我們的想象!在劉秀下令統計之后,當時好不容易統一的中原,差點就直接崩了!
最后,還是劉秀主動讓步,只是統計清楚一個大致的情況之后,就不再繼續深究,這才算了事。而這個結果,從很大程度上來說,也直接導致了此后近千年里,一大堆世家大族的屹立不倒。后世所謂‘六朝何事,只為門戶私記’,嚴格來說的話,其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。

那麼,歷史上真實的度田事件,到底怎麼回事?為什麼劉秀只是下令統計一個人口數據,就會導致國家差點崩潰了呢?
這事,我們其實可以從之前劉秀剛剛統一天下的時候說起。
公元36年,隨著四川的公孫述政權戰敗,東漢政權徹底統一了天下。從這一年開始,東漢就徹底從戰時狀態,轉變為和平狀態了。
而進入和平狀態之后,國家最重要的任務,其實就只有一個,那就是生產!只要大家都去努力種地,努力生產,種出足夠多的糧食,老百姓才有飯吃。老百姓有飯吃,他們才不會造反,國家才不會亂!
這樣一來,對于政府來說,查清楚全國有多少耕地,有多少種地的人,這就很重要了。因為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數學問題。只要查出有多少耕地,然后乘上平均畝產量,再減去每年受災減產的糧食總量,就能算是每年全國大致的糧食產量。
然后,再統計一個全國總人數。用總產量除以總人數,就能得到一個平均每人占有的糧食數量。只要這個數字,大幅高于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,那麼百姓整體上就能吃飽飯,國家整體上就不會亂。

所以,很多人說古代官員不懂數學,這其實就是最大的誤解。其實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,我們古代的統治階層,就已經開始用數學工具,來治理國家了。到了西漢時期,類似的統計和計算工作,更是已經成了流程。
但問題是,當劉秀開始統計各地的耕地數量,以及人口數量的時候,他很快發現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:那就是各地的豪強家族,往往都會存在瞞報漏報的情況。
而且,這個瞞報漏報的數字,往往可能會很大。
比如說,一個家族有一百畝地,二十個人。那麼在上報的時候,他們可能就只報家里有五十畝地,十個人,直接打個對折,甚至有可能會更少。

對于這種情況,從小就出身于南陽豪強家族,而且早年還上過太學的劉秀,自然知道是為什麼。原因很簡單,其實就是為了少交稅!
在古代的時候,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,基本上就是收稅。而在一個農業文明的管理體系當中,稅收最主要的大項,其實就只有兩個。一個叫土地稅,一個叫農業稅。
簡單來說,就是先看你家有多少土地,然后根據土地數量,每畝地收多少稅。然后看你家有多少人,每個人再交一定的錢。

那麼這樣一來,如果一個家族在統計的時候,可以少報一些土地數量,少報一些人口數量。
這些不在國家統計賬冊上的土地和人口,以后就不用交稅了!這筆錢省下來之后,這個家族完全可以拿去購置更多的土地,或者改善家族其他人的生活。
但從國家的角度來說,這是無法接受的事情。
如果每個豪強家族都這麼干,那全國的稅收,就會直接少一半!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,拿什麼去養軍隊?拿什麼去賑災辦教育?拿什麼給官員發工資?劉秀和他媳婦不要吃飯的嗎?
所以,查清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數量,勢在必行。

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就在劉秀剛想統計數據的時候,在山東那邊,發生了一件很有代表性的‘小事’。
當時在山東這邊,劉秀把自己的一個侄子,封到了這邊,建立了一個北海國。同時,東漢開國之后,劉秀延續了西漢的政策。雖然封國,但是用人權力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。
當時劉秀就給自己這個侄子,派了一個很可靠的助手,名叫董宣。這個董宣是出了名的剛正不阿,之前做官也一直都比較敬業,所以劉秀才會派他,去山東那邊管事。
而這個董宣到了山東之后,很快就發現,當地的情況比他想象的更復雜。在山東這邊,很多地方豪強家族,勢力極大!他們往往占據了大量的土地,家里又有很多族人,還養了很多奴仆。在他們的家族領地內,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王國。
所以,董宣上任之后,雖然不喜歡這些地方豪強,但是也不得不做出妥協。他必須得召集各大家族的帶頭人,讓這些大家族的帶頭人,在當地政府做官。只有這樣,地方政府的政令,才能真正貫徹下去。
不過接下來,當時有一個公孫家,卻很快給董宣出了一個難題。據說當時公孫家的帶頭人,蓋了一個新房子。但是請風水先生算了一下之后,人家說風水不好,必須用尸體沖一沖晦氣。所以在這之后,公孫家直接殺了好幾個人,扔到這個新房子里去了。

對于當時公孫家殺的人,后世有爭議。有人說,公孫家當時殺的是路過的路人,也有人說殺的是他家的奴仆。反正不管殺誰,這時候公孫家是犯了人命官司了。要知道,之前劉秀已經明確下令,禁止私人殺奴婢。所以就算他家殺的是自己家的奴仆,也是不行的。
于是在這之后,董宣就按照東漢法律,直接逮捕了這個公孫家的帶頭人。
但是在之后,很奇葩的一幕出現了。
得知自己家的家主被抓了,當時公孫家直接糾結了三十多個人,拿著武器,公然跑到董宣的辦公衙門外喊冤,聚眾鬧事。一堆人拿著武器喊冤,這其實已經不是單純的聚眾鬧事,根本就是造反!

面對這種架勢,董宣也沒慣著他們,直接按照當時的法律,讓人逮捕了他們。後來,公孫家又通過各種渠道,向董宣施壓。但這樣一來,反倒是激起了董宣的怒火。後來董宣直接下令,嚴格按照法律執行,把這三十多個公孫家的人,全都給直接處死了。
這一下,這事算是徹底鬧大了。

要知道,公孫家在山東一帶,雖然不算是最頂級的豪門,但至少在所在的郡縣內部,還是很有影響力的。
如果公孫家鐵了心要造反,單憑他家的族人,再加上他家的奴仆,湊個幾千人肯定沒問題。當年劉秀在南陽起兵的時候,也就這水平了。
所以接下來,當地的官員很快就分成了兩派。一派認為,董宣在激化矛盾,濫殺無辜。另一派認為,董宣做的沒毛病,他只是依法辦事,殺那三十多人完全合法。
因為當時董宣在山東這邊,已經是郡國國相級別的官員了。要是放到其他地方,基本上相當于副太守這個水平。所以後來,這事很快就鬧到了劉秀面前,由劉秀來做最終決定。

所以,這個時候問題來了。
如果我們是劉秀,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判這個案子呢?
如果堅持依法治國,那就必須得判董宣無罪。但這個判決結果,一定會造成公孫家直接造反,然后劉秀就只能派軍隊去鎮壓。要是當時只有公孫家自己鬧騰,劉秀倒是也不介意殺雞儆猴,拿公孫家立威。可當時的情況是,幾乎此時漢朝的每個郡每個縣,都有一個像公孫家這樣的豪強家族!
而如果聽從公孫家的訴求,處理了董宣,那以后東漢的法律,就成了一紙空文,以后誰還會幫劉秀管事呢?
所以這個問題,不管怎麼選,都是不對的。
而劉秀這邊,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,也是相當的頭疼。而最后,劉秀選了一種從當時來看,最有智慧的解決方案。他選擇先把董宣免職,并且關進了大牢,安撫公孫家。但是董宣入獄之后,他一直拖著不判。拖了兩年之后,等到公孫家氣消的差不多了,他再把董宣放出來,并且對董宣委以重任!

所以最后,董宣就成了東漢初期,最有名的一個清官,後來在史書上留下了‘強項令董宣’的美名。
但就算是這種已經把智慧,用到極致的解決方案,依然算不上完美。
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,劉秀的這個處理辦法,依然是有很大后遺癥的。
反正不管怎麼說,董宣和公孫家這個事,當時極大的觸動了劉秀。此時的劉秀,原本正在積極準備人口普查。但這件事的發生,卻導致劉秀對地方豪強的實力,有了一個新的認知。
所以這時候劉秀知道,此時的東漢,絕對不能搞普查!在搞普查之前,他得先把國家內部的其他問題理順。比如說開國功臣的冊封,南陽派和河北派的對立,四川和隴西等地的穩定……這些問題,劉秀得優先解決。因為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,劉秀才能真正集中精力,去解決最難的土地問題。
于是在這之后,接下來的幾年里,劉秀就開始著手解決帝國的一系列矛盾。而幾年之后,經過劉秀的努力,這些事情基本上都被大致解決。到了這個時候,劉秀終于可以開始著手解決土地問題了。
公元39年,劉秀正式下令,開始在全國范圍內,進行人口普查和土地普查。

對于接下來的普查過程,史書上記載的非常隱晦。但我們結合同時代相關人物的傳記,我們能得出一個大致的過程。從整體上來說,劉秀這次普查行動,大致分成三個階段。
第一個階段,叫做地方反彈。
劉秀下令普查之后,自然要派一些官員,代表他下去監督地方。同時,劉秀還給下面的那些郡守和縣令下旨,務必要徹底算清轄區內的人口和土地。
但結果,這批人下去之后,基本上沒幾個能完成工作的。要麼灰溜溜的報個假的數字回來,要麼直接被當地豪強殺掉!

在中國古代歷史上,敢殺欽差大臣的事情,其實非常少見。而像這種大范圍同時殺欽差的事情,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,似乎也就這一次。
與此同時,很多地方郡守和縣令,這時候也開始慫了。要知道,如果他們堅持執行命令,那些地方豪強,極有可能會順手把他們也干掉!而且,這些地方豪強,基本上都會給他們送錢送土地,他們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。既然這樣,那他們為啥還要徹底執行劉秀的命令呢?
而對于這個結果,劉秀其實早有預料。所以在得知各地的反彈情況之后,這場度田事件,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。

第二個階段,叫做鐵腕鎮壓!
當時的劉秀,直接從全國范圍內,開始深挖保護傘,徹查所有偽造田畝數據的官員。
在地方上,光是郡守級別的官員,劉秀就殺了十多個。而到了京城這邊,劉秀更是一路順藤摸瓜,最后直接把當時的大司徒歐陽歙,也下獄處死了。
在東漢開國的歷史上,這個歐陽歙沒啥劇情,很多人可能壓根就沒聽說過這個名字。但實際上,在度田事件發生的時候,他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
簡單來說,東漢開國之后,繼承了西漢的三公九卿制。不過西漢后期給三公改了個名,當年秦漢時期的御史大夫,這期間就改叫了大司徒。
也就是說,按照正常的權力排序,歐陽歙此時在西漢高層的權力排名,應該在第四第五這個位置。而且在東漢時期,大司徒基本上是教育、監察、財政、土地等幾個領域的最高負責人。
除了官職極高之外,這個歐陽歙本人也是一個名望極高的學者。歐陽歙的老家在今天山東淄博一帶,屬于典型的地方大族。而且他家祖上歐陽生,當年在西漢初期的時候,就已經是有名的大儒了,曾經和晁錯這種人做過同學。此后上百年里,歐陽家都是最頂尖的文化世家。
所以劉秀統一天下之后,才會請他出來做司徒,掌管全國教育和財政。
但就是這樣一位頂級大學者,在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時,依然身不由己,只能幫助下面的人造假。
而最后,當劉秀下令要殺他的時候,京城內出現了非常奇葩的一幕:當時在劉秀的皇宮外,有上千個讀書人,聯名跪在宮門口,給這個歐陽歙求情作保。不過這個舉動,非但沒有讓劉秀妥協,反倒是讓劉秀更加強硬,直接把所有涉案人員都殺了。

靠著這種大范圍殺人,劉秀終于鎮住了下面的這些官員。在這之后,下面很多官員開始意識到,如果繼續糊弄事,自己肯定必死無疑。反倒是努力去做統計,就算得罪了那些地方豪強,但自己背后有軍隊罩著,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
于是接下來,各地的官員,終于開始認真執行政策,開始認真統計國家的土地和人口了。
但是這樣一來,那些地方豪強家族,就徹底不干了。要知道,他們之前給這幫官員送錢送地,各種搞關系,就是為了能瞞報。如今一點效果都沒有,而且以后利益受損,那自己還怕什麼?

所以,公元40年,很多地方開始同時亂了。據史書記載,當時在青、徐、幽、冀這四個州,亂象最為嚴重。很多地方的豪強家族,直接公然起兵,大范圍殺當地的官員。但是每次劉秀派軍隊過去之后,這幫豪強家族,卻又可以迅速把鬧事的人化整為零,直接藏了起來。就算是軍隊來了,也根本沒轍。
面對這種亂象,劉秀也是有心無力,所以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協。後來劉秀宣布,只要有五個人,能舉報揭發一個之前犯事的人,就可以免罪。組織犯罪的豪強家族頭目,也不會直接被殺,只是會被遷往其他地方生活,而且還給你很多耕地。
同時,之前鎮壓不力的地方官,也不再問責。只要接下來繼續好好干活,剿滅當地的盜匪,就可以將功贖罪。

在這些政策執行之后,那些地方豪強家族,總算是也退了一步。
既然朝廷不再追究他們造反的責任,土地數量和人口數量,自然也就能多報一些。總之最后,雙方各自妥協了一些,那些地方官,總算是搞清楚了大致的土地和人口數量。
而隨著這些數據不斷匯總,等到京城那邊,第一次統計出了一個完整數據之后,這次度田事件,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。
客觀來說,劉秀的這次統計行動,還是挺有效果的。至少自此之后,國家到底有多少土地和人口,中央可以大致弄清楚了。而且,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,後來每隔幾年,或者每隔一個皇帝,東漢政府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普查工作。

到了東漢中期的時候,這種工作,更是推進的極為細致。據說到了漢安帝在位時期,各郡各縣的土地數量,可以直接精確到個位數。就連全縣多出幾畝零頭,都能報上去。
雖然這期間,地方豪強依然會存在瞞報漏報的情況,但能做到這一步,其實已經是極限了。想要再進一步杜絕這類現象,別說劉秀了,換同時代的耶穌來都沒用。
順便說一句,歷史上的劉秀,和耶穌還真是同齡人,劉秀應該比耶穌大個五六歲。
之前劉秀平定蜀地,剛開始準備統計全國土地數量的時候,萬里之外的耶穌,正好因為傳教,被釘上了十字架。所以劉秀搞統計工作的時候,耶穌還是想幫他都沒法幫他。

而從後來的歷史來看,劉秀的這次度田行動,進行的也是相當不徹底。因為在接下來五百多年的時間里,一直到隋朝統一天下之前,都再沒有任何一個皇帝,有劉秀這麼強的能力。後來東漢一百多年的歷史上,沒人能超過劉秀。而三國和南北朝,都處于分裂狀態,自然沒人能算清算過的土地和人口數量。
而兩晉時期,兩晉的那些皇帝,那就和劉秀更沒法比了。
所以歷史上下一次這麼大力度,統計全國土地和人口數量,要等到隋唐時期了。

如此一來,在接下來幾百年的歷史上,那些地方豪強家族,瞞報漏報土地和人口數量,幾乎就成了一個慣例。
而這些地方豪強,手里要地有地,要人有人,本身就相對獨立。此后國家想要太平,中央高層就必須得安撫好這些豪強家族。
所以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後來歷史上‘皇帝和豪強共治天下’的局面,就是從劉秀這次度田事件之后開始的。自此之后,這些家族在各自所在的地方,就開始有了相當強的控制力,甚至比當地衙門還強。換誰做皇帝,他們在當地的生活都沒啥影響。
于是,後來就出現了所謂的‘六朝何事,只為門戶私計’。一段豪強世家做主角的歷史,就此開始了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